南京明故宮遺址皇宮內取水通道保護
從前晚起,一則“南京明故宮遺址遇百億開發,考古結果9年秘而不宣”的新聞,讓南京這座古城的文物保護遭受了質疑。報道中指出,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的南京明故宮,在其皇宮遺址西南角地塊,一個總投資額達200億元的商業地產項目,正在開工,而該地塊很早就發現了皇宮西墻墻基,卻并未將其公布為文物。針對這樣的質疑,昨天下午,南京市文廣新局進行了一次新聞發布會,回答了若干問題。
到底發現了什么?
“皇宮內重要的取水通道已提出保護”
昨天,南京市文廣新局表示,“由于中航科技城地塊位于明故宮皇城范圍內、南京市地下文物重點埋藏區,且用地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根據文物法,在項目開工前需要進行考古發掘?!?/p>
而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該地塊考古項目領隊岳涌告訴記者,考古重點是“找到西墻”。從目前考古結果來看, “這段墻基內部是一層夯土、一層碎磚,這樣一種疊加模式,與我們在其他地方發現的明故宮城垣吻合。但是要想確認,還要找到西墻和西墻的拐點?!?/p>
而能確定的是什么?據介紹,南京市博物館總館考古所受文廣新局委托,從2013年12月起對該地塊進行考古勘探,報告顯示:“初步選擇了7個區域進行考古發掘,清理出南朝至明代各類遺跡二十余處,其中較為重要的發現有:發掘南朝、明代磚井各一處。發現疑似皇城西墻,在墻體中發現一處穿過墻體的涵洞遺跡,涵洞由三部分組成,為排水溝、排水池、排水涵洞。涵洞兩側分別與明溝、蓄水池相連?!?/p>
據介紹,涵洞與蓄水池的發現,可以說還原了明代皇宮內非常重要的取水通道,而皇城西墻內即是宦官所在的“宮內諸監”,皇宮里太監們就是以這樣的模式來獲得生活用水的。
據介紹,上述遺跡已經向開發商正式提出保護,但具體如何保護還沒有確定。因為墻基遺址與現代建筑交叉,所以需要規劃等各部門共同確定方案。
為什么秘而不宣?
“我們2009年就曾經出過書”
其實,在這次的考古地塊附近,早在2006年金城科技大廈項目開工前,文物部門就對這附近進行了考古勘探,并發現了皇城城垣的遺跡。因此,質疑稿件中指出——”為什么至少在9年前,南京市文物部門就在該地塊內發現了明代皇宮西墻的墻基,卻從未向社會公開過這項重要的考古發現,也未將其公布為文物?”而昨天,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祁海寧表示,“不存在‘秘而不宣’,對于明故宮遺址考古成果發布問題,早在2009年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南京明故宮》一書,已經對之前明故宮區域內的相關考古發現公開對外發布過?!?/p>
另外,市文廣新局文管辦副主任丁波表示,考古發掘的情況與一般行政信息不同,根據1998年的《考古發掘管理辦法》,市級文物部門只有在省級文物部門的批準下,才能向社會公布考古發掘的情況。而如果個人想要了解考古發掘的情況,也要向江蘇省文物局提交申請。
有的遺跡不保護了?
“找到遺跡時已經殘破不全,保存價值不大”
而在昨天的發布會上,還有一個焦點問題就是,文廣新局出示的報告上顯示,“清理出南朝至明代各類遺跡二十余處”。也就是說發現的遺跡共有二十多處,但提出保護的卻只有4處,為什么有的遺跡不保護了?岳涌告訴記者,這些遺跡包括鋪磚道路、房屋地基等。但是它們被發現時,殘缺情況就已經很嚴重了,“歷年來不斷有人在上面蓋房子,明代地層淺,受到的破壞就比較嚴重。我們找到時,已經殘破不全,所以保存下來的價值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