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著名宮殿養心殿將迎來研究性修復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18日在北京宣布,歷史上曾有十位清朝皇帝居住執政的著名宮殿養心殿將迎來“研究性修復”,“從修繕工程走向技藝傳承?!?br/> 養心殿主體建筑是明代官式建筑的遺存,同時仍保留清代雍正皇帝以后各個不同時期的原狀陳列,是研究清代工藝美術發展及清代帝后理政及寢居空間的珍貴史料。值得一提的是,養心殿內現存各類室內外陳設1890件,涉及銅器、玉器、瓷器、木器、書畫、古籍等,著名的“三希堂”正是位于該殿西側。
據故宮博物院古建部主任方遒介紹,養心殿區域的建筑長期以來未進行系統的修繕保護,保存現狀較差,“墻體空鼓、風化情況明顯,油飾保存較差,油皮普遍粉化失光、個別油飾地仗龜裂、油皮剝落、地仗剝落見木骨,室內頂棚裱糊大面積撕裂下垂、脫落,暴露白樘篦子木欞條等?!?br/> 此次修繕,故宮博物院將研究“研究性修復”的策略、技術方法和實現途徑,單霽翔指出,“研究性修復”的目標主要有五個,一是恢復并延續養心殿區域的健康狀態,改善文物保存環境與觀眾參觀質量;二是探索研究性保護修復的方法與策略;三是探索多學科合作修復的途徑;四是聯合建立官式古建筑傳統工藝材料基地;五是建立工匠招募、考核與培訓機制。
“簡言之,我們在整個保護性修復過程中,要將養心殿修復當作科研工作、文化工程來對待,當作整體項目來運作?!彼硎?,修復期間計劃將恢復古建筑“八大作”,即瓦、木、土、石、搭材、油漆、彩畫、裱糊的匠師培養機制,預計整個工程會在2020年前完成。
此外,單霽翔透露,養心殿內的文物由于一直都陳列在原處,甚至在庫房都沒有專用囊匣,因此修繕期間,故宮將會在首都博物館設立專題展覽,很多文物都將在此展中得以與觀眾見面。
坐落于紫禁城后部乾清宮西側的養心殿,因為承載過太多的歷史而備受游人青睞。然而從10月8日起養心殿開始閉門謝客,這引起了人們的猜想。昨天(18日),故宮博物院正式宣布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啟動,這標志著年久失修的養心殿有望重拾往昔的莊嚴面貌。
養心殿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是清朝最高權力中心所在地。清朝共十位皇帝曾先后在養心殿居住執政,是清代帝王使用時間最長的勤政燕寢之所。養心殿主體建筑是明代官式建筑的遺存,集中體現了清代建筑藝術中滿蒙漢文化、佛教藝術以及西方文化的多元共生。養心殿的格局和陳設雖然根據不同時期有所變化,但是仍然保留著清代雍正皇帝以后各個不同時期的原狀陳列,是研究清代工藝美術發展及清代帝后理政及寢居空間的珍貴史料。養心殿內現存各類室內外陳設1890件,涉及銅器、玉器、瓷器、木器、書畫、古籍等,均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然而長期以來,養心殿區域超負荷接待游客,導致古建筑現狀令人擔憂。在有關資料片中可以看到,養心殿中部分建筑墻體開裂,油飾粉化失光,甚至室內頂棚裱糊大面積撕裂下垂、脫落,暴露白樘篦子木欞條等。另據統計,養心殿是觀眾參觀的集中區域,每天約有1/3的觀眾會進入養心殿參觀,該區域可供觀眾參觀的面積僅1000平方米,最大瞬時承載量為541人,但在參觀旺季的10時30分至15時30分的時段,養心殿中滯留人數經常超過800人,使參觀安全難以保證,參觀體驗嚴重降低。
在清代檔案文獻中,留下大量與養心殿相關的營建史料。更為珍貴的是,已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的上萬件清代樣式雷建筑圖檔中,有百余張養心殿相關畫樣、工程清單、隨工日記等,忠實記錄了道光至同光朝樣式雷第五代雷景修至第七代雷廷昌主持養心殿內檐裝修設計的全過程,是目前已知保存資料最完整的清代皇家建筑設計個案之一。正是基于此,故宮單霽翔院長表示,在整個保護性修復過程中,將養心殿修復當作科研工作、文化工程來對待,當作整體項目來運作。借助此項目,開辟文化遺產保護的新途徑,建立工匠招募、考核與培訓機制,建立官式古建筑修復材料供應基地,制定材料性能標準,為挽救瀕臨消亡的古建筑營造工藝、裝修工藝以及文物修復工藝作出貢獻。同時,計劃恢復古建筑“八大作”,即瓦、木、土、石、搭材、油漆、彩畫、裱糊的匠師培養機制,將文獻研究、保護修復、檢測分析、價值評估的專業梯隊建設起來,為將來文物建筑遺產的保護儲備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