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筑風格與國外古建筑的差異
中國建筑中具有審美價值的特征形式和風格。自先秦至19世紀中葉以前基本上是一個封閉的獨立的體系,2000多年間風格變化不大,通稱為中國古代建筑藝術。
19世紀中葉以后,隨著社會性質的改變,外國建筑,特別是西方建筑的大量輸入,中國建筑與世界建筑有了較多的接觸和交流,建筑風格發生了急劇變化,通稱為中國近現代建筑藝術。
中國古代建筑藝術
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在封建社會中發展成熟,它以漢族木結構建筑為主體,也包括各少數民族的優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續歷史最長、分布地域最廣、風格非常顯明的一個獨特的藝術體系。中國古建筑對于日本、朝鮮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響,17世紀以后,也對歐洲產生過影響。
藝術特征
和歐洲古代建筑藝術比較,中國古代建筑藝術有3個最基本的特征:
?、賹徝纼r值與政治倫理價值的統一。藝術價值高的建筑,也同時發揮著維系、加強社會政治倫理制度和思想意識的作用。
?、谥哺谏詈竦膫鹘y文化,表現出鮮明的人文主義精神。建筑藝術的一切構成因素,如尺度、節奏、構圖、形式、性格、風格等,都是從當代人的審美心理出發,為人所能欣賞和理解,沒有大起大落、怪異詭譎、不可理解的形象。
?、劭傮w性、綜合性很強。古代優秀的建筑作品,幾乎都是動員了當時可能構成建筑藝術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綜合而成的一個整體形象,從總體環境到單座房屋,從外部序列到內部空間,從色彩裝飾到附屬藝術,每一個部分都不是可有可無的,抽掉了其中一項,也就損害了整體效果。這些基本特征具體表現為:
重視環境整體經營
從春秋戰國開始,中國就有了建筑環境整體經營的觀念?!吨芏Y》中關于野、都、鄙、鄉、閭、里、邑、丘、甸等的規劃制度,雖然未必全都成為事實,但至少說明當時已有了系統規劃的大區域規劃構思?!豆茏印こ笋R》主張,“凡立國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廣川之上”,說明城市選址必須考慮環境關系。中國的堪輿學說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絕大多數是講求環境與建筑的關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將城市本體與周圍環境統一經營。秦咸陽北包北坂,中貫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時東西達到二三百里,是一個超級尺度的城市環境。長安(今陜西西安)、洛陽(北魏)、建康(今江蘇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經營范圍也都遠遠超過城墻以內;即使一般的府、州、縣城,也將郊區包容在城市的整體環境中統一布局。重要的風景名勝,如五岳五鎮、佛道名山、邑郊園林等,也都把環境經營放在首位;帝王陵區,更是著重風水地理,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環境來顯示其藝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