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寺廟修繕保護重建信仰之路
古建筑歷史的足跡,見證了歷史發展的脈絡。而與此同時所帶來的就是保護的問題,要怎樣使得這些保存下來的文物古跡和古代建筑更加延年益壽,是我們所面臨的重大問題。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文物建筑的逐步重視,古建筑保護和修護已提到了一個比較重要的高度,從古建筑的誕生至今,只有對歷史的尊重,才能做到求新和發展。小編將從寺廟修繕保護和寺廟古籍修復兩個方面,用新聞事實來陳述這些寺廟修繕的過程,也希望更多的人關注寺廟修繕,引起人們的重視,以此來保護我們的傳統文化。
寺廟建筑修繕
四川廣元為千佛崖戴“保護罩” 高達45米全球首創
廣元千佛崖
“千佛崖的佛像歷經雨水和風的侵蝕,特別是1936年川陜公路在千佛崖鑿崖開路,至此,進出四川的車輛皆從千佛崖前經過,汽車產生的震動、尾氣、灰塵都給佛像造成了巨大的破壞?!?月8日下午,廣元市文管所所長羅宗勇介紹道。
2009年3月,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在千佛崖考察時,有專家提出了修建一座保護性建筑將崖體罩住的保護方案,該方案可最大程度地解決破壞千佛崖的兩大主因——雨水和風蝕。這一建議得到了廣元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隨后,廣元市文管所公開邀請設計單位參與論證。
最初,對裝不裝“保護罩”各方面也存在分歧。反對者認為,“保護罩”將影響千佛崖的美觀。羅宗勇說:“我承認‘保護罩’確實可能會破壞千佛崖的美觀,這是面子問題。但如果不保護,石刻摩崖很快就會風化消失,這可是命啊。如果命都沒有了,要面子又有何用?”
新疆吉木薩爾縣北庭西大寺 佛龕壁畫搶救用上針筒手術刀
專家修復壁畫
“我們正在對西大寺的15個佛龕以及里面殘存的壁畫做搶救性保護修復工程。按照合同,去年我們完成了5個配殿的修復工程,今年要完成全部修復工程?!倍鼗脱芯吭何奈锉Wo中心技術工程師張偉說,此次修復工程采用的脫鹽、開孔、灌漿等修復技術在國內甚至國際上都算是先進的,也是北庭西大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修復。
在105佛龕里面,技術人員正站在搭起的鐵架子上,用小刷子清理壁畫上的塵土。佛龕頂部,佛像壁畫顏色鮮亮,佛像面部豐滿,保存較好,可四周墻體上的壁畫越往下殘破得越厲害。
“目前,西大寺遺址已挖掘的東側窟龕和南側配殿壁畫的病害有10多項,主要是因為窟龕內空氣潮濕,壁畫就翹起脫落了,再加上上面建筑的載荷力很大,窟龕墻體就變形開裂了?!睆垈フf。
大昭寺金頂維修:“釘子都和三百年前一模一樣”
大昭寺金頂(資料圖)
整個維修工程包括5座大殿金頂和部分房檐,目前措欽大殿和強巴佛殿工程已經完成,松贊干布殿的維修工作正在進行,預計明年底將完成包括釋迦牟尼殿和千手觀音殿在內的全部維修。
大昭寺僧人拉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國家歷來很重視大昭寺的修繕工作,并且多次為大昭寺撥巨資,進行壁畫、主體結構等多項修繕工作。此次專門為金頂維修撥款,受到廣大僧眾的歡迎。
拉巴喇嘛說,維修嚴格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現在使用的釘子都和300年前一模一樣”。
斥資3億維修拉卜楞寺 佛像3萬尊經籍6.5萬余部
拉卜楞寺外景一角
根據規劃,整個維修保護分保養維護工程和修繕工程兩部分,以修復和加固現有的建筑。索南杰說,維護工作將本著“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盡可能減少人工干預,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構件、傳統工藝和原有做法。
拉卜楞寺內珍藏著大量的文物和佛教藝術珍品,其中大小佛像3 萬余尊,經籍6.5 萬余部,經板7 萬余塊,還有大量壁畫、堆繡和卷軸畫等,現有佛殿、學院、囊欠等文物建筑群近百座。索南杰說,拉卜楞寺文物維修保護工程將切實解決目前最迫切的文物保護問題,將有效地改善廣大僧眾基本生活條件。
山體連年滑坡地基塌陷 青海西寧南禪寺保護刻不容緩
西寧南禪寺(資料圖)
南禪寺管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兩年雨水充沛,尤其是今年降雨量更大,雨水順著裂縫流入地下,必將留下更大隱患。工作人員檢測發現,裂縫相比較2011年增長、變寬,受損的房屋傾斜角度也比此前有所增加。7月29日,西寧天降大雨,將寺院里的一間廂房沖塌。
64歲的市民張女士說,南禪寺作為一處文物古跡已經存在了數百年。相關部門應該加大保護力度,通過技術手段消除地質災害,避免南禪寺受到破壞。一位來自浙江的游客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南禪寺是西寧一個重要的文化地標和旅游景點,南禪寺一旦受損,將給西寧市和青海省帶來巨大的損失。許多市民和游客認為,南禪寺是一處名勝古跡,有著無可替代的文物價值,相關部門應盡快拿出方案,早日消除安全隱患。
震后云南:永寧扎美寺遭重創受損佛寺亟待搶救保護
被震裂的清代壁畫(圖:徐寅生)
被震毀的僧舍(圖:許樹莉)
“6·24地震”后,云南省、麗江市、寧蒗縣宗教、文物、城建等相關部門迅速趕到實地調查受災情況,發現扎美寺內局部地基下沉,導致部分建筑變形,成為危房,寺內主體建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大殿、強巴殿、長壽殿、護法殿以及玉佛殿等主體結構受損,墻體開裂嚴重,屋頂琉璃瓦大部分被震落,精美絕侖的壁畫或被撕裂、或是斑駁,殿內佛像在地震中墜落損毀的更是嚴重。
曾經輝煌的扎美寺,是摩梭人和普米族宗教生活的中心,承載著他們的精神與文化,但地震重創之后斷壁殘垣,摩梭人和普米族唯一的藏傳佛教古建筑強巴殿,以及那一幅幅流淌著民族記憶的壁畫將面臨消失,亟待搶救和保護。
山西云岡石窟保護建設工程開工大佛將“披衣戴帽”
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始建于北魏和平年間,距今已經有1600年的歷史,石窟規模宏大,內容豐富,洞窟造像雕飾奇偉,是北魏佛教藝術達到巔峰時期的藝術杰作,并于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不過當世人為這一杰作驚呼的同時,也在痛心,因為很大一部分的佛造像飽受自然環境困擾,在風吹日曬中褪去“容顏”,甚至消失不見。
中國文化遺產院曾經對龍門、敦煌等大型石窟群進行過加固保護,成為業界的權威單位,提起此次加固工程,王金華告訴記者:“五華洞的損壞比較典型,窟外的列柱風化嚴重,還存在一些貫穿的裂縫,有些窟頂頂板和窟壁上方有大型的危巖體,常有碎石脫落,11窟的窟頂尤為嚴重,大的裂縫幾乎貫穿這個寬10米、高10米的窟洞。除了云岡石窟本體存在”危險“外,曾經為了防止窟頂上的山石滑坡,古人們專門砌成的墻體也因為風化原因,多處懸空,內側已被雨水掏空?!贬槍ι鲜觥安“Y”,文博工作者將要從文物本體著手,進行鉆鉚,然后灌入水硬性石灰進行加固?!笆液褪咴煜竦牟馁|不同,兩種材質在一起會不會成為兩張皮?”面對記者的質疑,王金華說:“這是文物上所用的特殊材料,國外已使用多年,我們也進行過試驗,它和巖體文物的接合力很好?!?/p>
陜西鐘山石窟萬尊佛像嚴重風化 搶救保護工程亟待行動
石雕像風化、損毀嚴重,很多雕像都已“消失成塵”
被譽為“世界罕見的第二敦煌”的子長縣鐘山石窟,始建于東晉太和年間,是目前發現的我國開鑿最早的石窟,石窟內13000余尊石雕造型逼真、千姿百態。
可惜的是,這么一座藝術寶庫,目前已經有上萬尊佛像嚴重風化,大部分雕像都有掉色、面目模糊、殘缺不全的情況,有的甚至一碰就成粉塵。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稱,近30年來,石窟風化尤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