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筑上的書法文化裝飾
書法是漢字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中國獨有的一種藝術,它與建筑的美好視覺形象有著密切的聯系。這種視覺效果不僅僅指一般的工藝美術字,它更是一種氣韻生動、形神兼備、節奏化了的生命之“美”。從某種角度而言,書法的介入不僅從內容上深化了建筑的意境,而且從形式上起到了美化建筑意象的效果,對建筑文化品位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對古代建筑上的漢字書法裝飾進行探討,以建筑構件上的書法裝飾和建筑內外附設的書法作品,如古老的匾額、楹聯等為對象考查其形態的發展軌跡及平面構成、空間構成等形式美的規律和文化、社會屬性。
書法藝術是中國獨有的藝術,書法藝術在建筑上的運用,使得中國古代建筑具有其它民族建筑體系無法比擬的深度和豐富性。即使在今天,加強對書法藝術的發展及運用,仍然是中國建筑語言探索中的一個卓有成效的努力方向。古建筑裝飾是以美化建筑及建筑空間為目的的行為,是建筑的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得以實現的關鍵。中華民族從遠古起,就有著獨特的居住和生活方式。與原始的生產方式相適應、相促進,中國建筑逐漸形成了以木質作為基本的建筑材料,以梁柱構架為組合形式,講究中軸對稱具有穩定特征的方式和格局。中國的建筑裝飾有著穩定、獨特、豐富的面貌,也造就了眾多的藝術特色,其中漢字書法裝飾就是其典型之一,這種傳統的裝飾方法形成了獨一無二的“中國風”。早期的書法比較具象,重視文字的象形性,隨著文化的發展,象形字減少,書法更多通過結構疏密、點畫輕重、行筆緩急,來表現人們對形象的情感,抒發意境,逐漸由寫實走向寫意。建筑中的碑碣、摩崖、匾聯等大部分是研究書法藝術的寶貴資料。優秀的書法作品不僅自身造型美,而且書體氣質和所在的建筑環境高度相協調。例如王體行書洋溢著環境之嫵媚,顏體楷書增添了環境之壯美,漢碑體勢可使環境有古樸的內涵,懷素的草書神韻使環境充滿動態之美。書法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在提高建筑文化品位、深化建筑意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漢字書法作為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藝術,以其裝飾建筑,更體現了中國建筑的民族特色。中國古建筑的漢字書法裝飾,大多表現在建筑構件上,如文字磚石、門、墻;文字瓦當、影壁上鑲嵌的書法雕刻等。構建上附加的物件如匾額、楹聯、書條石、題刻等上均有漢字書法裝飾的體現。文人士大夫是中國古代社會結構中的一大階層,他們的書法文化觀,直接影響著古代漢字書法裝飾風格的走向。他們的書法文化觀偏于書法的趣味和意境,他們的觀念使古代漢字書法裝飾向藝術升華。在“文士”書法觀的影響下,書法藝術作品也漸漸作為裝飾元素進入建筑,如楹聯、匾額、屏風等。文人氣息的摻入,使得古代漢字書法裝飾在重視雕刻等工藝制作的同時,更注重再現筆墨的傳情達意。中國古代建筑上的漢字書法裝飾自漢代以后便大量使用并沿襲至今。
一、文字瓦當
古代建筑構件上漢字書法裝飾的形態主要是瓦當與磚文。瓦當與磚文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筑的主要構件材料,西周時已經開始使用?!巴弋敗彼追Q“瓦頭”,是筒瓦頂端下垂部分,能庇護屋檐避免遭受雨水侵蝕,一般有半圓形和圓形?!按u”,是由粘土制坯,入窯燒制而成,用于砌墻、鋪地、貼壁燈,一般有方形和長條形兩種。瓦當和磚應建筑構件的功能需要而產生,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向裝飾化發展,從而導致磚瓦類也趨于裝飾化。因此出現了畫像瓦當、幾何瓦當、文字瓦當等;磚也由素面磚發展為文字磚、畫像磚等。在裝飾性強的漢代瓦當文字、磚文中,幾乎都以篆書為載體,究其因,大抵是因為篆書本身象形、會意成分多,點畫、結構可塑性、裝飾性比較強,橫平豎直容易通曉、筆畫珠圓玉潤、清秀雅致;且篆書在漢代已經不作為日常書體使用,在客觀上有利于文字裝飾的設計。古代建筑上的文字瓦當和磚文,主要是從筆畫的形態變化和結構的屈曲扭動等方面凸顯了整體的裝飾意味,具體表現在裝飾筆畫姿勢、裝飾結構形態、裝飾的整體意識等方面。瓦當文字內容包含面也很廣泛,主要有:紀事類的“漢并天下”、官署類的“都司空瓦”、宮殿類的“蘄年宮當”、私宅類的“吳尹舍當”、吉語類的“長樂未央”、“長生無極”等(圖1),品種多樣、內容豐富,在書法藝術中獨樹一幟。
瓦當融繪畫、書法、工藝及雕刻于一身,是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北宋時期就已見于著錄,如北宋王辟之所著的《澠水燕談錄》載:“秦武公作羽陽宮,在鳳翔、寶雞縣界,歲久不可究知其處。元佑六年正月,直縣門之東百步,居民權氏浚池得古銅瓦五皆破,獨一完瓦。面徑四寸四分,瓦面隱起四字,曰‘羽陽千歲’?!蔽淖滞弋數拇罅砍霈F,不僅完善了瓦當藝術,也更加鮮明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經濟和思想意識形態。漢代建筑更加普及,皇室貴族的建筑日趨豪華,一般平民的居室普遍舒適美觀。漢賦中也出現了很多詞藻來贊美漢代的樓閣等建筑。用作建筑裝飾物的瓦當,調動和發掘了藝術家的才智。瓦當在文字之余常配以圖案、乳釘,字為畫添趣,畫為字增色,雖然字少卻生動活潑,圖文并茂,毫無單調呆板之感。曲折方正的文字和單線云文相映成趣,富有裝飾意味。瓦當圓圈的形狀,根據記載文字字數多少,分割成半圓、扇形等,極大地發揮了藝術家的想象力、創造力,獲得出神入化的文字變形,在變化中追求本質的和諧。①
二、匾聯 我國自古講究人有人名,地有地名,一切事物都有名稱。各種建筑中,從單座房屋到大的建筑組群也都有名稱。建筑的名稱因其外觀形狀或主人的身份地位特征被人們口頭傳播而約定俗成,如“花廳”、“白家牌坊”、“八角樓”、“九間頭”等;而大部分則以匾聯形式表明。我國古建筑上用的匾聯有兩種意義:一是表明建筑名稱,另一種是建筑主人對事業、環境、建筑本身的贊揚語句。匾聯以文字藝術表現,用語言文字進行裝飾,意境深遠、意義深邃。它又是一種裝飾手法,若沒有匾聯,則總感覺缺了些什么,名不正,言不順,建筑的妙處就不能深刻地傳達。②匾聯為建筑畫龍點睛,這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蔚為大觀。雖然匾聯只是附屬于建筑的一個名稱、代號,但其內容豐富多彩。在房屋或者殿堂的房檐下,門上掛一個牌子,在牌匾上注明什么堂或什么廳,一目了然。比較重要的建筑前端橫匾兩側還要掛上詩文條幅,這叫做對聯或楹聯。這一套方式稱為匾聯。③匾額、楹聯與古建筑融合密切,與建筑渾然一體,既標明建筑的用途、意境,又解讀了建筑物的內涵、風貌、周圍環境等。在《營造法式》中,專門設置了匾額(牌)的形式與做法的內容。匾聯是我國古代的經倫義理、經史文字、三綱五常等在建筑上的體現, 既給人們精神享受,又體現出華夏文明。匾聯一般用于大門、二門、佛殿、佛龕、牌坊上。我國浙江、福建的民居住宅大院都有名稱。例如敬愛堂、展鴻堂、福和堂、風云堂、喜望堂……用堂之名來代表大住宅之名。吉林、黑龍江一帶,也有許多堂名。如 “東盛堂”代表吳家,“百忍堂”代表張家等等。公共建筑更有許多牌匾及對聯。和普通民宅不同的是,在廟宇、宮廷、佛寺等大建筑組群中,匾聯一般用木板刻制或者石材雕出匾聯的字樣,終日懸掛或是平時摘下保存,節日才安裝掛起。匾聯及其文字既有了裝飾的意義,又別有風味,溫文爾雅,體現出一種詩書門第,光宗耀祖的思想。(圖2)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圖片來源:《桃花源里人家――黟縣》,安徽文藝出版社)[KH*2]
(一)匾額匾額是古建筑的必然組成部分,相當于古建筑的眼睛。匾額中的“匾”也作“扁”字,《說文解字》對“扁”作如下解釋:“扁,署也,從戶冊。戶冊者,署門戶之文也?!倍邦~”字,即是懸于門屏上的牌匾。用以表達經義、感情之類的屬于匾,而表達建筑物名稱和性質之類的屬于額。故對“匾額”作定義為:懸掛于門屏上作裝飾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稱和性質,表達人們義理、情感之類的文學藝術形式即為匾額。也有人認為,橫著的叫匾,豎著的叫額。匾額一般掛在門上方、屋檐下。如果建筑四面都有門,四面都可以掛匾,但是正面的門上必須有匾,如皇家園林、殿宇以及一些名人府宅莫不如此。 匾額原用于標明建筑物的名稱,后來發展為多種類別,包括商業字號匾、文人齋館匾、堂號匾、喜慶匾、牌坊匾(圖3)等。南朝宋羊欣曾記載:“前漢蕭何善篆籀,為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題其額?!?
(圖片來源:《桃花源里人家――黟縣》,安徽文藝出版社)[KH*2]
說明西漢時已經出現在建筑上懸掛匾額。匾額的書法裝飾多為長方形,其中豎式的常稱“華帶型”,橫式的常稱“大匾”。華帶牌一般用于宮殿、廟宇、寺院等古建筑的殿堂,如北京故宮各個殿宇的正門中間部位都懸掛有“華帶牌”(圖4)、浙江普陀佛庵的門頭也是如此(圖5)。匾額的制作一般是書寫或者刻在木板上,懸掛在需要的地方,有的做成磚雕或石刻,鑲嵌在需要裝飾的建筑部位。匾額書法的字體根據其裝飾的用途而不同,如門楣、廳堂等重要的位置多用篆書、隸書、楷書,以示端莊;書齋、庭院、臺榭、庭閣等位置的匾額字體則較為自由。
匾額將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詩文辭賦、建筑藝術、書法篆刻等融為一體,集字、印、雕、色之大成,以凝練的詩文、深遠的寓意、精湛的書法,指點江山、評述人物,成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匾額按其性質來說,大致分為五類:(1)堂號匾,例如紀曉嵐的閱薇草堂;(2)牌坊匾,常用作表彰;(3)祝壽喜慶匾,這類匾額較為常見;(4)字號匾,如北京的同仁堂、榮寶齋等;(5)文人的題字匾額,即具有文學色彩或是座右銘式的匾。
匾額就題材而言大概分為:(1)樓堂殿閣的名稱,如“滕王閣”、“望月亭”、“望江樓”等;(2)商家字號的名稱,如“榮寶齋”、“同仁堂”等;(3)歌功頌德的題詞,如“桃李滿園”、“高山仰止”等;(4)繪景抒情的題詞,如“山清水秀”、“春和景明”等;(5)述志興懷的題詞,如“天道酬勤”、“海納百川”等。(6)慶典開張的題詞,如“生意興隆”、“財源廣進”等。
縱觀屋舍或者景點的匾額裝飾,都表達了勞動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民居屋舍匾額大致都是:芝蘭入室、忠厚傳家、安樂等;或者是自然景觀的如:山清水秀、碧水縈繞之類。這些象征著吉祥、安寧、祥和的文字,表達了我國人民的吉祥愿望、幸福追求和欣賞趣味。祠堂府第、民居屋舍的匾額,大多數反映了傳統的倫理觀念和道德觀念,也有部分具有積極意義。如“世德流芳”、“五馬流芳”等,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啟迪作用。各種匾額文字大多拜求名人或文人潑墨書寫,這類匾額集字、印、雕、色于一體,辭藻華美、言簡意賅、書法精湛,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民俗等。
(二)楹聯楹聯不同于喜慶時張貼的對聯,是指雕刻在木板上,長久懸掛于廳堂閣樓,與建筑融為一體,作為抒發和寄托情懷的載體。楹聯是一種集書法、雕刻、詩詞、建筑藝術為一體的立柱裝飾藝術。④與匾額同樣是我國古典文字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往往與匾額同時配合使用。楹聯也稱“對聯”,因古時多懸掛于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根據《宋史?蜀世家》載,五代后蜀主孟昶曾在歲除之日寫了“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的桃符聯語,掛在宮中迎春祈福,后將此引為對聯的初例,距今已逾千年歷史。楹聯的文字較之匾牌更多,更為詳細深入地描寫、表述這一建筑、景區、景點、景物的內涵和環境。對聯掛在中堂上稱“堂聯”,附在楹柱上稱“楹聯”或“柱聯”,貼、鑲在門上或者門框兩側稱“門聯”,吊掛在佛寺、道觀等建筑空間稱“吊聯”。對聯的上下聯字數相等,句法相似,平仄協調,結構相應,其書法形態是對稱的。附于建筑上作為裝飾,有一定程度的公共性,與中國古代建筑結構中軸對稱的特點相得益彰。名勝古跡處的亭臺樓閣,騷人墨客紛紛題聯裝飾;皇家園林、私家園林也少不得對聯點綴勝景;另外,宗族祠堂、廟宇牌坊、佛寺道觀也都有對聯裝飾;一般百姓家也在春節或者其他喜慶之日張貼對聯于門上、中柱上等,盡顯中國古代建筑裝飾的特色。書法對聯多以立式長條形成對出現,對聯在古代建筑上的裝飾手法有多種,有直接雕刻于楹柱和門框兩側,有的雕刻于木板上分別掛在對稱的兩根楹柱上、門窗兩側或者中堂兩邊(圖6),也有裝裱成掛軸懸掛在中堂、齋館等需要裝飾的地方。對聯的書體也有相應的要求和選擇,在皇宮、佛殿、道觀、祠堂、廟宇、牌坊、衙署以及私宅的廳堂等重要的地方一般用莊重的書體,主要有楷書、篆、隸。在風景名勝的樓閣亭臺、園林等地方,對聯書體相對自由,草書、行書等常見使用,更注重書法的藝術性。明代起,對聯的使用漸漸盛行,或題詠山川名勝,或歌頌風物歲時,或抒發情懷心意,成為廣泛應用的文體表現形式。
[HT5”,6H](圖片來源:《中國古建筑磚石藝術》,樓慶西,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KH*2]
中國建筑與文學藝術相結合的特色不僅表現在帝王宮殿、園林、寺觀、風景名勝等等之上,還表現在廣大的民居宅第之上。普通老百姓過年過節也要在柴門、草房的門上貼上對聯以增喜慶。名人故居大門或廳堂、亭閣之間的匾額、楹聯就更講究了,內容和書法的精品與故居融為一體,交互生輝,成為一份完整的文化遺產,值得很好地保護和弘揚。
三、店鋪招幌
店鋪招幌是為了告示店鋪經營的類別、品種和特點以及店鋪的字號。很多店鋪把幌子高高掛在店前柱子上,盡其所能地吸引著行人的目光,通過這些附加在幌子上的裝飾、文字彰顯其寓意的經營范圍。⑤我國古代的招幌,分為幌子和招牌兩種基本類型,主要用于商店的標識?;献釉瓰椴坚?后擴展到多種可懸掛的實物形式?;献又饕憩F經營的商品種類或不同的服務項目,可稱之為行業標記;招牌最初是一種無字的布簾,后來在簾上題寫了店鋪的名號,繼而以木牌代替布簾,在木牌上題寫文字,大多用來指示店鋪的名稱和字號,起店鋪標記的作用。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到,店鋪林立,招幌也琳瑯滿目,圖中有數十個形態各異的招幌(圖7)。招幌作為中國古代社會商業廣告的一種重要形式,具有明顯的行業特征,洋溢著豐富多彩的商業民俗氣息。
店鋪招幌最初僅僅用于告示的目的,后來為了招攬生意,店家開始重視其裝飾性,并逐漸把招幌視為自家店鋪的門面。于是就成為建筑上實用和裝飾共存的漢字書法形態。店鋪招幌的漢字書法裝飾特點主要有:字體莊重且活潑;書法和紋飾共存且相得益彰;招幌色彩穩中求變等。招幌橫跨唐、宋、元、明、清千余年,作為一種廣告裝飾形式,同時也作為概念化的符號而成為古代商業街市景觀的一部分,它既具有個體的形式美,同時也是整體環境中的一個裝飾元素和組成部分。古代各種招幌千姿百態,形成了中古古代建筑上漢字裝飾的一道風景線,例如明刊本《紅拂記》中的酒店招幌(圖8)。
中國古代的招幌廣告是中國古代商業廣告的重要組成部分,招幌的萌生和演化,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商品經濟和商品交換日趨繁榮的歷史進程,顯示了古代商人對廣告表現手段、方法的總結和廣告藝術形式的加工、提煉過程,也從一個獨特的角度折射了中國古代社會的商業民俗和商業文化。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四、中堂、條幅、扇面等
與建筑上附加的漢字書法裝飾的制作形式相對固定不同,古代建筑室內陳設的漢字書法裝飾形態具有一定臨時性,可以經常更換。常見的有:中堂(尺寸小的稱斗方)、條幅、扇面、插屏等?!爸刑谩睍ㄊ且环N比較大型的立軸字幅,一半懸掛在廳堂正面墻劇中的位置作為主體裝飾。中堂位于堂正中,視覺醒目,要求端莊大方、軒昂儼然。條幅是較為狹長的立軸書畫品式,源于有書畫的屏風,亦稱“單條”或“單幅”。條幅書法一般裝飾在室內側墻上,可以裱成掛軸,也可以裝成木框或者制成瓷片,載體多樣。明清時條幅書法多為行草,從上到下縱引的筆勢一瀉千里,以適應高堂大屋的空間需要。扇面書法裝飾源于扇子上的題書圖畫。明代起就有這種裝飾形式。另外還有其他一些書法裝飾形態,如書條石、室外假山石上題刻書法、園林等建筑群的碑亭等都可以視作室內外書法陳設??傊?古代建筑上的漢字書法裝飾形態豐富多彩,它們既各自盡顯其美,又可以在統一平面內有機組合,致使形式統一中有變化。書法有著為建筑服務的特殊功效,建筑物則為書法提供了展示藝術水準并且流傳后世的平臺和窗口。換言之,書法為建筑物正名、添彩、增輝,使其達到一目了然的效果。一個好的書法牌匾,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給商號提高檔次、加大知名度。古代漢字書法裝飾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它形成了獨特的建筑形態和形式構成等特殊的文化現象,反映了中華民族深層思維結構和認知方式,并且從審美、價值取向上對中國文化發展起到一定的規約作用。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中國古代漢字書法裝飾不斷延伸、演變和擴展,多樣性和統一性高度協調。其形式的構成和審美特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其內涵則有人文屬性和社會屬性,形式和內涵共同造就了古代漢字書法裝飾的一般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