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古寺廟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作為承載著民族歷史文化發展和變遷的古建筑、古寺廟,在現代城市建設和發展中,怎樣保護古建筑、古寺廟的生態環境,并使之可持續地發展,是一個必須重視的問題。通過對長沙三大古寺廟:麓山寺、開福寺和陶公廟開展走訪調查、實地勘察和資料搜尋,也發現了這些古寺廟在生態環境保護中所存在的問題,依據現代生態景觀理論和要求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隨著現代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對城市生態環境和城市建設發展的可持續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作為承載著民族歷史文化發展和變遷的古建筑、古寺廟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也逐漸受到重視。因此,通過對這些古寺廟進行相關調查研究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一、長沙古寺廟景觀發展狀情況
?。ㄒ唬╅L沙古寺廟簡介。長沙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是楚漢文明和湖湘文化的發源地。它是中國古代佛教八宗之一的禪宗重鎮,也是我國道教集聚之地。許多古寺廟園林等大多依山的布局模式,選址環境幽靜,且建造出的寺廟園林與周邊環境相融合。長沙麓山寺、開福寺和陶公廟等三大古寺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古寺廟中不僅有菩薩和神靈的圣跡,還有大自然的山川名勝,它們把自然美和神靈美融為一體。名山秀水的獨特神圣之美,便成了四面八方修仙求道之人的樂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香客游人。正是人們對于宗教的信仰和追求推動著宗教園林的產生與發展。
?。ǘ┤蠊潘聫R歷史發展狀況
1、麓山寺,始建于西晉泰始四年(公元268年),為湖南最早的佛寺。唐代的麓山寺殿堂雄偉,規模宏大,杜甫稱它“寺門高開洞庭野,殿腳插入赤沙湖”。唐武宗會昌五年滅佛時,麓山寺殿堂全部被毀。之后各朝幾廢幾興,先后有景岑、妙光、智檀、文惺等在舊址上重建梵剎,曾更名為“麓苑”和“萬壽寺”。1985年重建了大雄寶殿等,古剎初具規模。1997年至2002年間,先后修建了方丈樓、藏經閣、五觀堂等,寺院格局得到進一步完善。
行走在麓山寺,它能夠讓我們明顯的感受到古寺廟的氣息。麓山寺處于一個山體環境,且周圍的植被狀況都很好的位置,保留著古老年代的氣息。因此在外圍環境的保護下,麓山寺的生態景觀狀態比起其他的兩座寺廟而言,它是保護的較為好的一處?!坝纳铎`寂,梵唄悠悠,鐘鳴板響,頗具名寺氣象?!庇捎谒聫R人口和活動增加,它不得不擴建僧人住宅和學習會議區??勺哌M正在建設的區域一看,大面積的水泥構筑地面,光禿禿的地面上佇立著一棟棟新修的現代樓房,走近一看,還有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會議廳。建筑使用需求似乎是新建區的主題,雖然使用需求得到滿足,但是它的生態保護和延續卻斷缺。
2、開福寺,在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由“馬楚”王馬殷之子馬希范創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寺院建筑為明清皇宮單檐黃琉璃瓦的建筑風格。開福寺是禪宗臨濟宗楊岐派著名寺院,是漢傳佛教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福寺的生態景觀元素比較齊全,作為游人游走在院內,小橋流水,水廊佇立,石質花廊架、亭子廊道、白墻上書寫的經文繪上的水墨畫,還有那一座座殿閣等等,景觀元素很豐富,園林景觀也多樣,不顯得單調乏味。
寺院內的景觀營造出一種安逸狀態,像是在游園卻又在香客的香燭味道里感受到那絲絲虔誠的態度。品味到園子的“動人”同時,也會發現在一些不足之處。調查中發現,開福寺的生態環境并不是“保留”下來的,許多在發展改建中所種植的植株,并沒有很好的突出寺廟景觀的特色。它在植物的栽種和配置方面,做的還不夠完美,古樹名木的存在感不強,而且植物的感受性不夠強。在構筑物方面,園內的石碑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物件,破損嚴重,而且在保護措施等方面做得也不夠好。
3、陶公廟,位于長沙縣榔梨鎮臨湘山上,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長沙道教協會所在地。陶公廟始建于南北朝梁天傲六年(507),現今占地1,373.39平方米,建筑面積1,317.18平方米。從1958年至1966年,由于歷史原因,廟宇設施、雕塑、繪畫等被破壞殆盡。殿宇凄涼,經堂寂寞。后經地方人士呼吁,要求修繕保護這一古跡,遂于1987年著手修山門和戲樓并恢復一年兩度廟會,如今的陶公廟廟宇軒昂,雄峙省城東郊,成為一方勝地。
陶公廟的場地是比較小的,相比較其他的古寺廟而言,它略顯單薄。山門、戲樓和中間鏈接的一個面積較大的廣場區域,一眼望去就將陶公廟的全景盡收眼底。由于它是由后人修復而成的,人們注重于它的構筑物的恢復重建,而輕視了它的生態景觀存在。且由于周圍場地施工,導致陶公廟的周邊環境遭受損害。
二、長沙古寺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中的問題
第一,只注重古建筑的修復和保存問題。人們對于古寺廟的保護重點放在了古建筑的修復和保存方面。實際上,建筑和環境是密不可分的,相互映襯。植物景觀不僅能美化建筑,讓建筑融合環境,使整個環境更加整體化,還能營造古寺廟所需的獨特氛圍。由于古建筑本身采用材料絕大多數為木質材料,經過歲月的變遷,建筑結構易受到損害,而戰爭帶來的損害,對古建筑甚至是毀滅性的。
第二,盲目改造寺廟內的景觀,破壞景觀生態環境。由于一種急于求成的想法,在古寺廟的開發上,盲目地改造或興建寺內景觀,致使該保留的景觀被損壞,不該建出來的又雨后春筍般“覺醒”。這樣的做法使我們得不償失,不僅達不到預期需求,反而使情況更加惡化,根本達不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第三,保護和管理的觀念陳舊。在古寺廟的保護和發展中,只是注重施工技術的改進和提高,而沒有注重管理者和民眾保護意思和思想素質的提高。造成對于寺廟內園林景觀的保護不夠重視,對寺內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對于古寺廟的管理者或是說在其中生活的人們,更應該加強他們的思想素質或是能力上的提升,從而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損害。
三、改進長沙古寺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長沙一座千年古城,歷史的沉淀給它帶來了深厚的底蘊。我們用山水洲城的格局將它規劃。在古寺廟的保護中,我們強調“生態”二字,不僅是為了保護,更是為了更好的發展。
第一,兼顧古建筑的修復和植物景觀的塑造。對于古寺廟的保護和發展,既要重視古建筑的修復和保存,也要重視寺內植物景觀的設計和建設,使建筑和環境景觀相互映襯,不僅美化建筑,讓建筑融合環境,使整個環境更加整體化,營造出古寺廟所需的獨特的氛圍。
第二,加強寺廟建設的規劃設計,避免盲目改造和興建寺內建筑景觀。對于寺內的建筑景觀的改造和興建,要建立相關制度,加強寺廟建設的規劃設計,要聘請有關專家組織評議和審核,設計方案必須是專家組成員的絕大多數通過才能實施,并要對外公布,聽取民眾的意見,避免長官意思強加入規劃設計方案中,從而避免改造和新建的盲目性,有利于寺廟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第三,加強交流學習,提升保護和管理的理念。從人們的意識抓起。讓身處其境的每個人,得到更多的認知。積極組織對外的交流學習,提高管理者的思想素質,增加專業知識,提升古寺廟的保護和管理的理念,從而主導它向正確的方向前行。
隨著人們的關注,古寺廟的可持續發展會越來越重要。在這方面的研究也會不斷地涌現,這將對營造更舒適的古寺廟生態環境更加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