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設計建造陰陽相輔的美學研究
中國的古建筑設計建造,源遠流長。從河姆渡木摔結構房屋開始,已有七千年以上的歷史,可以說是一氣呵成,血脈相承。中國的古建筑,歷來以木骨架結構為主,又兼地處東亞大陸,氣候復雜,不得不與咫風、沙暴、洪水、寒流作斗爭,其中火患又是建筑毀滅的重大因素。
在中國古代建筑中風水中陰陽相輔、陰陽合德的觀念,有著充分體現??傮w上,較正規的官式建筑與公共建筑,主要包括皇宮、廟宇、皇陵、官衙和城門等,一般都嚴謹、高大,相對表現出陽剛特征;而民居建筑,一般都布景靈活、謙和自然,相對表現出陰柔特征。
從地域來說,北方建筑陽剛之氣較重,南方古建筑陰柔之氣較濃。如江南農村住宅,多樸素自然、白墻青瓦、依山傍水,與幽林曲溪自然融化,親切、秀麗而又含蓄。同一個建筑物單位或建筑群,也有陽剛、陰柔之美的對比。中國古代建筑的空間布局深受陰陽五行系統的影響,重人倫、顧大局、重視對建筑的選址和
自然資源的利用,如北京四合院的布局和大門的位置安排,蘇州園林的山水布局等。在建筑改造中,充分運用陰陽五行系統對待異質事物,吸收可用的異質元素,如中國古代的佛教建筑。
一般認為建筑為實屬陽,庭院為虛屬陰;室外為陽,室內為陰;石土為陽,林木為陰;水為陽,山為陰;南為陽,北為陰;高為陽,低為陰;受陽光直射空間為陽,陰面空間為陰;地上為陽,地下為陰。陰陽相生,陰陽和諧觀念,在中國古建筑中無所不在。在建筑選址方面,一般認為背山面水為佳。山為陰,水為陽。背山面水的場地給建筑提供了陰陽相生的環境。相對來說,庭院場地為陽,樹木花草為陰。
古建筑設計
場地設計方面,中國古代建筑一般都將建筑、園林或庭院融為一體;建筑為陽,園林、庭院、天井為陰;在庭院中,一般喜歡植樹種花。古代園林設計中,經常模仿太極圖,以地面為陽,水面為陰,呈現陰陽交合、陰陽平衡的狀態。古人認為方位有主從,可分陰陽,南北相比,北為尊。古代首都一般建在北方,所謂面南稱帝。明朝開國時期首都建在南京,不久就費時費力地遷到北京。陰陽與尊卑思想,結合日照的特點,使得建筑坐北朝南成為古建筑的普遍要求。
古人認為,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古建筑一般都遵循這樣的陰陽數理。如紫禁城內城的城門配置,南設三門,南為奇數,為陽;北設二門,北為偶數,為陰。又如中國古塔,認為天在上,所以建筑層數要配合天數,即奇數;地下是方的,在下,所以平面形狀要合地數,即偶數,塔的平面都是偶數邊形,如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