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古典建筑群遺址欣賞—雕梁畫棟朱顏未改
中國建筑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由于幅員遼闊,各處的氣候,人文,地質等條件各不相同,而形成了中國各具特色的建筑風格。尤其民居形式更為豐富多彩。如南方的干闌式建筑、西北的窯洞建筑、游牧民族的氈包建筑、北方的四合院建筑等等。中國建筑更加塑造了整個東亞的建筑體系,韓國、朝鮮、越南、蒙古、西藏、琉球、日本、臺灣均受中國建筑深遠而且不可磨滅的影響。
以木結構體系為主。木結構體系的優點很多:如維護結構與支撐結構相分離,抗震性能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同時木結構也有很多缺點:易遭受火災,白蟻侵蝕,雨水腐蝕,相比磚石建筑維持時間不長;成材的木料由于施工量的增加而緊缺;梁架體系較難實現復雜的建筑空間等。不過,中國古代建筑中也有少量磚石建筑和金屬建筑,如《史記索隱》中稱:“石室金匱,皆為國家藏書之處?!?;如《水經注》中有多處記載,《渭水篇》:“?溪旁有一石室,蓋太公所居也”。磚石結構多用于塔式建筑。金屬建筑以銅為主,著名的銅建筑實例有北京頤和園寶云閣、湖北武當山金殿和昆明太和宮金殿。
中國木結構體系歷來采用構架制的結構原理:以四根立柱,上加橫梁、豎枋而構成“間”,一般建筑由奇數間構成,如三、五、七、九間。開間越多,等級越高,紫禁城太和殿為十一開間,是現存最高等級的木構古建筑。立面上劃分三個部分:臺基、屋身、屋頂。其中官式建筑屋頂體型碩大、出挑深遠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屋頂的形式按照等級分為:單坡、平頂、硬山、懸山、廡殿、歇山、卷棚、攢尖、重檐、盔頂等多種制式,又以重檐廡殿為最高等級。
斗?是中國木架建結構中的關鍵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懸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特異的外部輪廓:多層臺基,色彩鮮艷的曲線坡面屋頂,院落式的建筑群,展現廣闊空。兩千多年前漢墓磚畫上已經有院落建筑的表現,及至明清最宏大的建筑群??紫禁城,也采用的復雜的圍合形式。
在建筑思想上,中國古建筑體現了明確的禮制思想,注重等級體現:形制、色彩、規模、結構、部件等都有嚴格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態,但是也同時限制了建筑的發展。同時,天人合一思想同樣體現在中國古建筑的發展過程中,促進了建筑與自然的互相協調與融合。注重建筑,城市選址;建造時因地制宜,依山就勢,園林體現尤其明顯,強調風水。
古代建筑,雕梁畫棟,?壁亦往往作圖畫。戰國時期畫事頗盛;漢時宮室,亦多有畫人物故事,善惡畢背,以昭鑒戒;后世所畫則多山水。
中國有很多著名的建筑著作,其中城市著作有《考工記》,建筑條例著作有宋代李誡《營造法式》、清代《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園林著作有《園冶》。著名的匠人有隋朝的宇文愷、宋朝李誡、明朝蒯祥、清朝樣式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