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維修中的修復質量控制措施探討
本文簡述了國內古建筑維修現狀,并對古建筑維修過程中的相關質量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希望對古建筑維修事業有所貢獻。
一、國內古建筑維修現狀
在世界建筑領域中,中國古建筑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更是中華民族建筑的瑰寶。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古建筑返修、重建、古建筑修復等工作也逐漸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在實際維修過程中,維修人員應注意以下問題:(1)首先應定為該項目所具有的的文化價值,并對其地理位置、建筑年代做空間與時間的界定,真正將古建筑維修工作視為祖國傳統文化的輝煌再現;(2)施工前應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首先應對圖紙進行細致研讀,并向設計方咨詢,向專家學者征求意見和建議;對于復修項目,更應重視民族學者以及史學者的意見和觀點。反復研究工程各環節,同時與施工設計相結合,對于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質量問題或可能出現的一些質量隱患有大體認識和把握,并向施工方提供前期意見。(3)古建筑有其特殊性,因而在維修過程中應保持謹慎,密切跟蹤觀察并監督,嚴密監控每一個施工細節,加工和二次處理施工材料時應遵循傳統工藝以及既定原則來操作。
二、古建筑維修策略
(一)、基礎工程。古建筑維修中,基礎土建工程通常為現建基礎工程,為結構安全提供保障。古建筑通常都有須彌座襯墊或者臺基,因而我們在基礎施工過程中應對各板塊標高予以有效控制,避免出現計算誤差、控制失誤導致建筑物整體失衡,進而打亂其疏密有序、高低錯落的合理布局。除此之外,由于古建筑設計中須彌座和臺基的存在,因而需要在自然地坪上借土以大量回填,在土方回填過程中應逐層回填并確保夯實。
(二)、石作工程。石作工程在維修古建筑過程中所占作業量相對較大。在古建筑施工過程中,石構件的應用相對普遍,其主要包括轉角石、方整石以及條石等。維修人員在石作施工過程總應對各種石構件的名稱、制作工藝以及使用部位差異有全面了解,才能有效地選材和下一步打鑿加工。我們在施工過程中應以設計要求為參考,并著眼于承建古建筑歷史年代定位以及固有文化內涵來選料。不同種類的石構件應以使用功能、安裝部位為依據來確定其制作和加工的精細程度,從而充分體現出應有的裝飾效果和文化內涵。古建筑維修所用石作構件屬于一次成型,因而不僅要保證結構穩固,還應重視其美學文化價值的體現。
(三)、木結構部件。古建筑區別于現代建筑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主房屋構架為木制結構,具體包括斗拱、檁、枋和柱梁的制作與安裝,我們通常稱其為大木制作施工。在此過程中,木材材質與設計施工要求不相符是其中最為常見的質量問題,例如出現彎扭、蟲眼以及腐材等。此外在制作木構件過程中應保持位置精確、尺寸準確。我們應確保材質與施工要求相符,榫眼制作與榫卯搭接均應到位,對于磚石和入榫處木材銜接區域應實施防腐處理,同時還應對屋架校正予以細致檢查,確認木構件已妥善安裝等等。安裝完成后應對枋和柱梁的軸線位置以及各部位墨心尺寸進行測驗??偠灾?,大木制作施工應對進場木料材質予以嚴格控制;確保木材含水率與設計要求相符;合理擺放已制作完成的木構件,并在通風、避光場所存放;榫眼以及榫頭處應實施防腐處理;制作和安裝斗拱件時應保持軸距一致,等距安裝;大屋架穿斗安裝結束后應予以校正和錨固。例如在揚州某古寺大雄寶殿修繕過程中,殿內楠木柱(直徑0.5m)被白蟻啃蛀,不同程度受損,其中最為嚴重的一根蟲蛀直徑為0.3m,深度為3m,嚴重影響使用。施工方考慮到不可能更換同等直徑的大楠木,因而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木材填空與化學澆注相結合予以加固處理,操作簡便、防腐性能強、密實性、可塑性、滲透性以及粘結力較高,既增強了楠木柱的承載能力,又使其歷史原貌得以保存,且操作簡便,修復價格低廉,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技術。
(四)、屋面工程。古建筑屋面主要包括攢尖、廡殿、硬山、懸山以及歇山。而任何一種屋面都由瓦面、角脊、博脊、重脊、苫脊、戧脊和正脊等部分構成。因而在古建筑屋面施工過程中,我們應全面了解傳統施工工藝,全面了解屋面蓋瓦、并熟悉各種屋脊的相關施工工藝。古建筑群落中,房屋品位等級具有差異性,因而屋面變化也必然有所不同。對于屋面施工環節的質量控制應注意兩個方面,其一是屋面防水問題,另一是屋脊變化應收到預期設計效果,應使古建筑固有美學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在屋面防水處理環節,灰背和泥背的應用較為普遍,通常又稱之為苫背,能夠發揮防水保溫的效果。保溫墊層通常設置在望板上,與瓦頂配合發揮防水作用。完成防水層施工后開始蓋瓦,在此環節中應保持所鋪灰條的均勻度,最好一次成活,避免反復施工。完成屋面瓦蓋作業后,應對各條筒瓦溝實施勾縫補隙,并保持均勻。施工結束后應將瓦溝徹底清理干凈,保證“用灰不見灰”。施工過程中尤其應注意此類細節問題,屋面起伏應嚴格遵循傳統施工要求。
(五)、地面工程。古建筑磚石鋪筑通常稱為墁地面,而墁地又包括海墁、甬路、室外散水以及室內外地面。其中室內外地面又包括粗墁、細墁地面。室內作業環節中細墁部分的磚地面施工極為嚴格,首先應夯實所用灰土或素土并抄平,然后進行沖趟、墁地。其中沖趟是指在拽線兩端鄰近處各墁一塊磚,并以此為墁地首樣開始鋪泥墁磚、抹縫口灰以及剎趟。而在宮殿式建筑維修作業中,室內墁地首先要打磨墁磚地面并予以沖刷打掃,待地面自然干燥后取生桐油反復浸泡或者涂抹地面,使地面保持光滑耐久。
(六)、彩繪與裝飾。此環節屬于細部裝飾,我們首先應了解油漆彩繪施工程序以及施工工藝的特殊性,明確一布五灰地仗、單皮灰地仗以及一麻五灰地仗等相關施工法則。油漆彩面地仗可視為刮膩子層,這是一種由麻(布)層與多層灰料層夾扎于油膜層和木質基層之間而成的灰殼層體,極為堅固。而對于彩繪,我們需要了解其傳統分類以及基本團,并掌握古建筑文化內涵以及建筑年代。彩畫在當前主要包括蘇式、旋子和璽。其中宮殿式建筑通常采用旋子和璽,而主題圖案也大都是龍鳳;而長廊則多用蘇式。亭臺閣樓多以書法和繪畫為主,多為小塊圖案,圖案常用錦紋、萬字和回文等。
三、結語
在維修古建筑過程中,我們應對其基本維修法則和施工程序有全面了解和體會,并對其文化內涵有所掌握,才能確保施工方案的正確性,實現有效的質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