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在現代生活中的具體運用
古建筑在現代生活中最常用的是使用木材作為主要建筑材料,創造出獨特的木結構形式,以此為骨架,既達到實際功能要求,同時又創造出優美的古建筑形體,以及相應的建筑風格。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國家,其各方面的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積累,在各自的領域綻放出獨特的光芒。如中國古建筑,雖然中國古代不同地區的建筑有著不同的風格,連門窗的式樣也情趣大異。但是總體上講,中國古建筑線條簡潔明快、造型古雅、莊重、輕巧;且做工精細、內容豐富,向世人展示中國建筑藝術。作為設計師,在設計領域中,其作品更需要吸收不同時代的藝術的精華,這對于本身在設計領域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觀的人,是一種莫大的幫助;而想成為一個出色的設計師,更是要創作出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作品。
從家鄉的內鄉縣衙、嵩山少林寺;再到去過不止一次的豫園,深深的為這種建筑藝術所折服,心靈被古典藝術所迸發的魅力一次次沖擊著,優雅、恬靜、莊嚴、宏偉,這些都好似一幅幅立體的畫幅,是一幅幅生動的藝術作品。我相信藝術是有靈魂的,就像古典藝術的靈魂一樣,就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感受是外境與內心的核心接口,個體對外境所有的理解和認知,經驗的累積,都是基于感受。感受和心靈的關系非常密切,任何的感受,都會產生特定的心理活動。正是因為有了感受,才會有更深層次的理性認識。對于藝術創作者來說,正是因為這些感受,藝術家才能不斷的有創作的沖動。也正是感受,帶給我們由感受所再創造的藝術上的享受。
傳統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涉及的范圍也相當廣闊,藝術只是它浩瀚江海中的一個支流。而正是這支永不枯竭的直流至今,并且依然澆灌和滲透在許多的現代藝術領域之中??墒乾F代設計是不是就等于要將傳統摒棄、淘汰甚至與之隔絕,又或是束之高閣,否則就是陳舊過時而體現不出創意感和時代感呢?事實并不是這樣的。例如吳冠英教授所設計的奧運福娃,將傳統圖案完美的融入到設計領域中來,既體現了中華文化的豐厚底蘊,又非常切合奧運主題。傳統并不等于過時,更不是陳舊,我們需要的是把中國的文化發揚光大,這是每一個設計創作者的責任。
在信息發達的今天,我們看到了各種民族各式各樣的藝術形式,作為一個設計工作者,能把前衛藝術形式和中國古典藝術結合到一起,創作出有本國藝術特色的作品,才會更具有民族性,而具有了民族性就愈有國際性。就藝術的審美價值而言,凡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藝術作品都為本民族群眾所喜愛,同時也能給異國民族群眾以新鮮和美的享受。主要通過民居建筑藝術、宗教建筑藝術來表現古典建筑藝術之韻味。民居建筑藝術內涵是在于體現人之間的相互幫助團結合作精神.以及本民族人民勤勞簡樸的生活習性。本片一開始就是一個山村的建筑群落的鏡頭,有天空緩緩推下鏡頭,簡樸的民宅、安靜的馬廄,建筑裝飾風格也以清新淡雅為美,因此門窗也少有彩繪,而往往以木本色示人。每幅畫面都彰顯山村寧靜的美麗和和諧的氣氛。表現與清新淡雅的風格相反的則是下一組鏡頭,無論從窗戶的幾何紋樣的門窗展現驚人的豐富內容,還是從室內的裝飾來看,都是較為奢華,與第一組鏡頭所展示的風格迥然不同。這些差異使建筑藝術的精致綺麗,以及積極向上的民風展現無遺。展現宗教建筑藝術的則是最后一組鏡頭,宗教建筑的崇高與完美往往使步入其中的人們嘆為觀止,甚至被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所征服。這組鏡頭無論從鏡頭角度,還是建筑規模,都在極力體現著宗教建筑的莊嚴和雄偉。從建筑的造型就不難看出,宗教建筑融匯了民間建筑的特點,補充了自己,創造出豐富多彩的藝術風貌。
建筑藝術中所看到的建筑的輪廓線,生動自然,古香古色,仿佛使人回歸到很久前的一刻。古建筑在現代生活中最常用的是使用木材作為主要建筑材料,古代建筑在結構方面盡木材應用之能事,創造出獨特的木結構形式,以此為骨架,既達到實際功能要求,同時又創造出優美的建筑形體,以及相應的建筑風格。保持構架制原則以立柱和縱橫梁枋組合成各種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載均經由梁架、立柱傳遞至基礎。墻壁只起圍護、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載,所以門窗等的配置,不受墻壁承重能力的限制,有"墻倒屋不塌"之妙。創造斗拱結構形式 用縱橫相疊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疊而成的向外挑懸的斗拱,本是立柱和橫梁間的過渡構件,逐漸發展成為上下層柱網之間或柱網和屋頂梁架之間的整體構造層,這是中國古代木結構構造的巧妙形式。自唐代以后,供斗的尺寸日漸減小,但它的構件的組合方式和比例基本沒有改變。因此,建筑學界常用它作為判斷建筑物年代的一項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