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轆筒瓦面蓋瓦施工技術
古建筑屋面形式繁多,常見有歇山、硬山、卷棚等形式。然而,各種形式的轆筒瓦屋面都容易出現開裂、發白、漏雨現象,影響建筑物日常使用及屋面木構架的使用壽命。本文總結一套古建筑轆筒瓦面施工技術,有效預防瓦屋面開裂、發白、漏雨現象。
古建筑轆筒瓦面開裂、發白、漏雨的成因
古建筑瓦面開裂有多種原因,較多出現在轆筒位置,主要由瓦面下沉、溫度和濕度的變化等引起。屋面發白主要是轆筒材料的選用,過多使用水泥,導致轆筒表面返堿發白。屋面漏雨的原因更多,主要原因為屋脊交接位置滲漏,瓦件開裂、轆筒開裂等等。
屋面轆筒開裂的防治
古建筑瓦屋面通常由木構架支撐,瓦屋面轆筒開裂,木構架的變形下沉是主要原因。木構架的木材種類繁多,不同的木種,其木材的變形情況均不同,硬木相對于軟木,其穩定性相對較好,因此屋面木構架的制作首選硬木。其次,必須嚴格控制木材的含水率,新木材含水率較高,不論是硬木還是軟木,含水率太高,過了一段時間后,木構件就會出現變形、爆裂等現象,隨著屋面木構架的變形下沉,瓦屋面轆筒也會隨之開裂。因此,預防屋面轆筒開裂,新制作的木構架含水率不宜過高,施工時可采取自然風干或干燥機風干的方法降低木材含水率。但木材也不能過于干燥,在潮濕地區,過于干燥的木材會吸濕膨脹,同樣會產生變形。具體木材含水率控制應參考建筑物所在地的空氣平均含水率。另外,木構架安裝過程應該注意檢查每塊木構件之間的連接是否牢固,只有屋面木構架處于穩定狀態,屋面轆筒才不容易出現開裂情況。
另一方面,轆筒施工用的草筋砂灰應該注意控制配合比。草筋砂灰制作時,先把干稻草截成4至5cm長,用水濕透,放入大容器(大缸、大桶等)內鋪平,然后加上一層石灰膏,把下層的稻草全部覆蓋,一層稻草,一層石灰膏,一層一層往上加,加至所需的用量,然后沿著大缸或大桶的內壁慢慢地灌入清水,高于稻草和石灰膏20~30cm左右,然后密封、泡浸、發酵,等到一個月以后才能啟封,經過長時間的水浸和發酵,稻草已經霉爛,并與石灰一起沉淀,使用前加入紅糖、中砂攪拌,草筋砂灰中稻草應盡量保持條狀,不宜過分攪拌而全部斷裂,并與砂灰均勻融合。這樣制作而成的草筋砂灰韌性較好,能有效減少屋面轆筒開裂。草筋砂灰重量配合比為:砂:灰:稻草=32.4:8.4: 1。
瓦面轆筒發白的防治
古建筑轆筒瓦面一般在瓦筒表面抹一道黑色的烏煙膏,但現在的施工工人過于依賴使用水泥,在配制烏煙膏的過程加入大量水泥,許多轆筒瓦面在施工完成一個月后,普遍會出現轆筒發白的現象,原本漆黑的瓦面變得白茫茫一遍,嚴重影響建筑物外觀。配制烏煙膏時應盡量避免使用水泥,但我們也需要保證在沒有加入水泥的情況下,烏煙膏能具有一定的硬度和粘結力。因此,我們必須注重白灰的質量。為了增強白灰的強度和韌性,一般加入紅糖、糯米一起攪拌,攪拌完成后,將白灰全部平鋪曬干。白灰干結后再加入紅糖重新攪拌然后又再曬干,這樣重復3次攪拌后才能使用。配制烏煙膏的時候也應注意控制配合比,制作時先將烏煙粉用酒精溶解,然后倒入經特殊加工的白灰,充分攪拌即可。烏煙膏重量配合比為:白灰:烏煙:酒精=16.6:1.6:1。
古建筑瓦面漏雨的防治
古建筑瓦屋面漏雨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出現漏雨現象后進行查漏補漏也比較困難,對建筑物的日常使用造成不便。因此,在蓋瓦施工中應該特別小心處理,盡可能避免出現瓦面漏雨現象。
古建筑屋面一般都設有屋脊,有陶瓷屋脊、灰塑屋脊、陶瓷灰塑相結合的屋脊等等,形式多種多樣,無論哪一種類型的屋脊,瓦面蓋瓦過程應該小心注意屋脊與瓦面接合位置的處理,日后出現屋面漏雨的地方往往就是在這些部位,特別是歇山屋面,如果處理不當,屋面漏雨的幾率高達90%。為預防屋脊與瓦面接合位置漏雨,一般可以加設一道防水,防水材料的選用可根據古建筑的性質決定。如果是文物古建筑,可選用鉛皮防水,如果是普通的非文物古建筑,可使用一些現代防水卷材(如三元乙丙防水卷材)。在制作或安裝屋脊前,先在屋脊安裝位置鋪設防水卷材,卷材需有一定寬度,可向外延伸5~6片瓦的位置。這樣,屋脊的雨水可以順著卷材流回瓦面。另一方面,特別是歇山屋面,屋脊轉角位置容易出現沉降、拉裂,加設防水卷材有效可以防止因屋脊沉降、拉裂引起的漏雨。
為防止屋面瓦件下滑,一般瓦面設置1~3排瓦鈸,瓦鈸位于檁條與桷板交接處,卡住底瓦和面瓦,直至瓦筒底部。如果瓦片與瓦鈸的接合位置處理不夠緊密,瓦面完成后該位置也容易出現漏雨現象。施工時,應根據瓦鈸的實際規格及位置開設每一塊瓦的卡位,卡位不能太大,比瓦鈸稍寬1~2mm即可。另外瓦鈸不能設得太高,太高的瓦鈸會頂住瓦筒底部,瓦筒受到外力(如有人踩踏),瓦筒容易破裂,從而造成漏雨的可能。瓦鈸的高度比最頂面一塊瓦片稍高為最合適。
古建筑瓦面施工其它注意事項
古建筑屋面蓋瓦施工既要保證瓦面的使用質量,也要保證瓦面的外觀整體劃一。完成一個高質量的瓦屋面,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5.1底瓦使用前底面先掃白,對縫鋪設,搭接吻合緊密,行列齊直,無歪斜。
5.2底瓦鋪設完成后,在底瓦面坐漿鋪面瓦,嚴格控制面瓦排瓦規則(如 “搭七留三”、“搭六留四等等),行距整齊,拼緊每列面瓦間的縫隙,瓦片規格應盡量與瓦面桁寬相適合。
5.3面瓦鋪設完成后,先用草筋灰封好每列面瓦之間的縫隙(俗稱“封鼠路”),在縫隙兩側的面瓦面分別壓抹草筋灰,形成“劍尖”的形狀,然后在“劍尖”頂抹一團草筋灰,用瓦筒緊壓,確保草筋灰裹滿整個瓦筒內部,通線調整瓦筒的位置,保證整條瓦筒順直。
5.4檐口用草筋灰安裝滴水瓦、瓦當,瓦當須用銅線栓緊,扣住飛檐或瓦鈸,防止下滑。轆筒前先用草筋灰轆成筒形,面層刮1~2cm厚黑色烏煙膏抹光。成型后的轆筒各條規格要基本一致,盡量減少誤差。
結語
以上對古建筑轆筒瓦屋面常常出現的一些情況進行了初步探討,在施工過程中應以防主,加大主動預防的力度,才能提高瓦面的施工質量,以達到預期的質量目標。實踐證明,過去許多古建筑轆筒瓦面修復工程采用本文提到的防治方法,一般都取得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