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千年古村走馬塘古建筑欣賞
旅游景點,在潮流的風口浪尖上,總會令人覺得商業氣息太過濃重,失去了本真的味道;而有些散落在歷史角落的還未被稱之為名勝的地方,沒有細細品味,就發現不了那些靜靜流淌過的歲月痕跡,它就那么寂靜的呆在那里,怡然自得等待別人發現它的美——走馬塘古建筑欣賞,一個古村落,不是很多人知道它,它就那么靜靜等待能讀懂它的人……
走馬塘之名稱始于唐,這里有水陸之饒,山水之勝,人文鼎盛,名人輩出,在鄞南平原上堪稱一顆璀璨的明珠。歷朝歷代,這里出過76位進士,被譽為“中國進士第一村”。如今,走馬塘村占地僅2平方公里,600余戶1500余人,鱗次櫛比聚居于四方河網圍護的古村中,東升橋、紫來橋、西沈橋、慶豐橋、團聚橋、后宅橋等溝通陸路往來,漫步村內村外,岸堤栽竹植柳,風水池植荷養魚,古木掩映,玉荷飄香,水村蕩然一片生機。如果有興穿越歷史時空,尋訪走馬塘曾經有過的屐痕,更是另有一翻獨特的風味。
村中明代古建筑目前保留下來的尚有8處,清代建筑更是比比皆是,另外三幢民國時期具有西洋痕跡的建筑也極為典型。古村建筑以飛檐和石窗最富特色。石雕花窗的雕刻藝術令人驚嘆。窗上所飾各式圖案,人物類有“八仙”中的張果老、藍采和、呂洞賓等;文字類有“?!?、“乾”等,寓意豐富深刻。古村最精妙的石窗在新祠堂后面的一條小巷中,古建筑學文獻中將其命名為“浙南石窗”。石窗雕刻細致,并且可以開啟自如,和木窗并無兩樣。走馬塘獨特的水系,也是一大特色。全村由四條河流環抱,有紫來橋、西沈橋、慶豐橋等于河上,聯系各水系。東鄰漕、邵家漕、蟹肚臍、后王漕、徐家漕散落其間,還有十余個大小參差、形態各異的小池掘于村中。走馬塘先民建造的水系能泄能排,形成了完備的河網防務系統,能使村民最大程度地抵御旱澇和火魔的侵襲。
走馬塘的建筑風格古韻十足,村中明清古建筑眾多,民風淳樸,文物古跡眾多。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個特色建筑。
陳露薌故居
陳露薌故居位居村南一幢保存完整的舊式木構樓屋。門前廊柱斗拱,天井敞亮幽靜,典型的江南三合院,只是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卻依然保持著昔日的寧靜。
遺忠堂
走馬塘中心的老街石池頭北,有一座古祠莊嚴而典雅,雖經數百年風雨襲卻依然散發濃烈的江南民居風韻的宗祠——“遺忠堂”。走馬塘內宗祠林立,“遺忠堂”外,以及其它有“光裕堂”、“行五堂”“等宗祠,都蘊含著豐厚的宗祠文化和民族特色。
中新屋大院群
穿過進士村石牌坊,越“紫來橋”北行,舉目一幢幢屋角飛檐高墻森森,風格典雅的中新屋大院群錯落有致地掩映在村落東北隅,北靠護村河小橋流水,南臨君子塘荷花綻開,古老的走馬塘呈現出一派江南水鄉獨有的神韻。
始建于清代中晚期的中新屋大院群,為村內數十幢大院群中最大的毗連式大院。院群廊軒層層,甬道縱橫,占地近4000平方米,男女老幼數十戶,共享五個天井,采擷日月光輝。大院南開門四道,迎面是一塊2畝余的荷花池。兩座近1米寬的田丁步橋,微微弧度,橫跨水塘南北,“出於泥而不染”的荷 花,是為走馬塘的“族花”。每到初夏,池中荷花盛開,亭亭玉立,水面倒映房舍飛檐,其景令人陶醉,猶如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就連天上神仙過境也為之感嘆!
走馬塘老街
走馬塘老街東起阮家弄,西至涼亭腳下航船埠頭。這條街原是姜山至奉化江口、溪口和斗門橋的必經之路。街上店鋪林立,為鎮上經濟貿易中心和農副產品集散地。每逢市集,埠頭拴滿船只,街上人頭擠擠,奉化莼湖的海鮮,茅山的竹木,斗門橋的魚蝦,走馬塘的菱藕,以及瓜果蔬菜,無不在此會聚集散。老街東西走向,石板路面寬約5米左右,全長約120余米。店鋪為坐北向南或坐南朝北,多為二層樓房,磚木結構。相傳在清代中晚期已初見雛形。房屋底層臨街為商店,二層多為住宿,商店與商店相連,中間留人往來。商業鼎盛時期,街上有商鋪、手工店、作坊等各種類型齊全的大小商號約50余家。其中有遠近聞名的“養心堂”、“慶余堂”藥店,“源順”、“森泰”南貨店,“大生”、“大昌”廣貨店,“崔氏”、“成康”咸貨店,“三泰”、“一大”米店,“阿友”、“阿宏”肉店以及其它銀樓、客棧、酒坊等,不勝枚舉。每年五月廿五日有稻花會,晚上家家在街上擺起祭桌,燈火通明熱鬧非凡。
走在今天的走馬塘老街上,仍依稀可辨當年的繁華景象,隱約可見千年古村老街的獨特風韻。
擂鼓墻門
在走馬塘老街,與陳氏宗祠毗鄰處,有一座古樸厚重的公祠,祠前諸紅色的墻門,兩邊矗立著一對明代雕造的石擂鼓,擂鼓高約一米,似乎在迎接遠方的客人,這就是被人們稱為慕川公祠的擂鼓墻門。
慕川公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前后天井,穿堂式的廳堂,連三進。每進廳堂兩邊各有廂房五間,占地面積約3000多平方。后二進因年久失修廢圯。堂前階石尚在,舊跡可尋。歷400多年風雨侵剝,擂鼓墻門仍保持著古樸的風韻,風彩不減,祠前擂鼓雄風依舊,似乎在娓娓近述著當年走馬塘的輝煌。
浙東第一窗
穿梭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石花窗就有40余扇,其中有八仙過海、劉海戲蟾、鳳戲牡丹及磚雕“別有天”等。尤其是泉公祠后一條小弄堂內的一雙扇石花窗,吸引著眾多游客駐足觀望,依依不肯離去。雙扇仿木石窗,刻于清代中期,鑿刻玉壁花紋,石窗開啟自如,妙不可絕,為罕見之作。
團橋
團橋,是一座在村西橫跨君子河的古石橋,為昔日走馬塘水陸兩路去縣城和京城的主要出入口,從茅山過十里走馬塘的陳氏游子皆由此進村。橋為宋福王郡馬孟誼公所建。相傳,一次他返鄉祭祖,追溯祖宗,有尚書、翰林、大夫、學士,惟獨少了一品宰相。于是就造了一座“團橋”,意為“團圓之橋”,團橋與君子河南泥橋、西奉化江邊慶豐橋,每橋一“口”,三橋成“品”,勉勵后代出一品當朝宰相。橋東有民國十五年建的與溪口蔣氏豐鎬房相似的中西合璧的石庫門“慈隱堂”,橋西有裔公祠,祠前有“節孝”牌坊2座,今蕩然無存。一晃700多年過去了,每當皓月當空,走馬塘的后人,圍坐橋上賞月觀景,縱古論今,談笑風生,獨有一翻情趣。
百年診所
在碧波猗的蟹肚臍池塘連,有一座花園式莊園,這就是在鄞奉一帶被人們稱為“陳半仙”的著名老中醫陳松濤的私人診所,也就是寧波地區保存最完整的百年私人診所。推門走進小小的院落,一股清靜優雅之氣撲面而來。房邊一株巨大的百年“十大功勞”樹,傲然挺立,直沖云天,世上罕見。園西單層歇山頂的“貽谷堂”,堂下懸掛著民國教育部長宋家驊贈陳松濤孫陳君博、陳隆寶兄弟倆的“兄弟學士”匾額,室內存八仙桌 、單背椅等什物,一派儒醫風采。后院二樓為“涵碧廬”書樓和居室。院東劈有“守掘園”,壘假山水池,遍植竹木、芭蕉、藥草和花卉。其墓有石刻《漁樵耕讀走馬塘》圖,概括了千年古村的特征,是浙東水鄉民族風情的縮影。
濟安水龍會
從中新屋大院群沿荷花池西行至老東窗門,有一處簡陋低矮的古建筑,黑色的木柵門,令人醒目。房子雖很不起眼,但它卻是千年古村的守護神,保走馬塘一方平安的——“濟安水龍會”。
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向全球推廣的首屆“發現中國?魅力小城”在評選出的首批18個中國魅力小城中,鄞州走馬塘村獲稱中國"魅力小城"。
走馬塘圖片賞析
走馬塘位于寧波鄞縣茅山鎮,迄今已有千年的歷史。自北宋起,這個小小的村落竟然走出了76位進士,人稱“中國進士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