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古建筑文物欣賞
近日,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那些承載著悠久歲月的出土文物成為后人研究和了解歷史的寶貴資料。寧波素來歷史悠久,人文積淀豐厚,屬于典型的江南水鄉兼海港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眾多文化古跡,古建筑文物欣賞,這些地方既飽含著滄桑文化,又頗具旅游觀賞價值,下面就來搜羅下寧波那些著名的古建筑文物旅游勝地。
天一閣
天一閣位于寧波市天一街10號,在風光秀麗的月湖歷史文化景區內。它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間,原為兵部右侍郎范欽藏書處,是我國現存歷史最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私人藏書樓,1982年被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天一閣,已并非原“天一閣”之概念,其既具有寧波城區內許多優秀建筑之特征,又兼有江南園林之特色,既有眾多藏書樓閣,也有許多祠堂建筑、碑銘石刻,對研究寧波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
浙東學派史跡古建筑(白云莊)
白云莊位于寧波市海曙區白云街道白云公園內,始建于明代。它原為明末戶部主事萬泰的莊園,因其子萬斯選著有《白云集》,人稱白云先生,卒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莊”。
清康熙七年(1668),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黃宗羲應萬泰等邀請,先在萬泰的廣濟街宅,后遷至延慶寺,康熙九年(1670),遷至白云莊授徒講學,開“證人書院”。清乾隆年間,黃宗羲的私淑弟子全祖望,為了區別于黃宗羲在紹興的“證人書院”,特冠以“甬上”兩字,稱“甬上證人書院”。
清朝末年,書院廢圮。1934年甬人楊菊庭(貽誠)等訪得書院和故居舊址,集資恢復?,F白云莊主體建筑坐北朝南,由萬氏故居、萬氏墓園及黃過草堂等組成。
白云莊不僅是黃宗羲的講學處、浙東學派的發祥地,而且是浙東學派主要代表人物萬斯同、萬斯大等人的故居,在學術界中有著極為深廣的影響。
鼓樓
位于寧波市海曙區中山西路公園路口,2011年,被公布為浙江省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唐長慶元年(821),基礎是唐長慶元年的子城南門,城高八米,拱形門深十米,寬五米,石砌建筑。東北設有踏道?,F存城上樓閣建筑是清咸豐五年(1855)由巡道段光清所督建,1989年重修。頂層檐下有一牌匾由右向左,黑底金字:“四明偉觀”; 二層檐下的牌匾由右向左,紅底金字:“海曙樓”,語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祖父杜審言的詩句“云霞出海曙”。后在民國二十四年(1935),經當地人士提議,在鼓樓三層樓木結構建筑中間,建造了水泥鋼骨正方形瞭望臺及警鐘臺,并置標準鐘一座,既報時也報火警。
海曙樓是寧波唐時正式置州治機構和建立城市的標志,1989年曾撥款對該樓進行修繕,使之重觀雄姿,現在鼓樓是寧波市德育教育基地之一。
慶安會館古建筑
慶安會館位于江東北路156號,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1853年建成),又稱“北號會館”,是甬埠行駛北洋的舶商航工聚會、娛樂以及航運行業日常辦公、議事的場所。是我國“七大會館之一”。慶安會館又名“甬東天后宮”,是祭祀媽祖的神殿,是體現媽祖文化的載體,為我國“八大天后宮”之一和浙江省內現存規模最大的天后宮。整座建筑由宮門、儀門、前戲臺、正殿、后殿、后戲臺、左右廂房、耳房以及其它附屬用房等組成,建筑裝飾采用磚雕、石雕和朱金木雕等寧波傳統工藝,堪稱寧波近代地方工藝之杰作。天后宮內所建有的分別為祭祀媽祖和行業聚會時演戲用的兩戲臺為國內罕見,整體建筑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建筑構造獨特,工藝精湛。2001年,慶安會館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年對外開放。
保國寺
保國寺位于寧波城區西北,占地面積1328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
保國寺大殿在中國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大殿營造時正值寧波“海上絲綢之路”全盛時期,與阿育王寺、天童禪寺一樣,保國寺在天臺宗傳播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建筑藝術對日本、高麗等國家的佛教建筑有較大的影響,是寧波“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文化遺存。清華大學著名建筑史教授郭黛姮先生在其所著《東來第一山——保國寺》中論述到:保國寺大殿建筑比世界建筑巨著《營造法式》還早90年,成為《營造法式》的實例見證。2004年7月,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尤嘎先生在考察保國寺期間,更是由衷地發出“寧波人民有創造力”“這就是世界文化遺產”的贊嘆,對寧波先民偉大的創造給予高度評價。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慈城古建筑群
慈城古建筑群位于寧波市江北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慈城鎮。慈城是江南極少數保存較為完好的縣城,保存了完整的傳統生活結構方式,保留下來的傳統建筑中不但有大量的民居建筑,還有孔廟、會館、牌坊、古井等公共建筑、構筑物。2006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遺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鎮,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度4米左右,疊壓著4個文化層,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3000年。遺址是1973年被發現的,經兩期發掘,合計發掘面積2800平方米,出土文物6700余件,為研究農業、畜牧、建筑、紡織、藝術等學科和中國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因此被命名為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遺址是中國東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其文化特征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地域特色,在中華民族遠古文化的形成過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蔣氏故居
蔣氏故居,位于奉化市溪口鎮武嶺路,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蔣氏故居,系蔣介石父子故居,包括豐鎬房、小洋房、玉泰鹽鋪,建于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該建筑群中西合璧,結構獨特,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富有江南府第特色的代表性建筑,也是溪口旅游區內一重要人文景觀。